東宏股份(603856)10月19日晚披露定增方案,公司擬募資5.85億元,投資于年產7.4萬噸高性能復合管道擴能項目、新型柔性管道研發(氫能輸送)及產業化項目等。
公司同日公告,與浙江大學、東海實驗室簽訂共建協議,積極開拓高性能非金屬管道的應用市場,特別是輸氫管道在可再生能源制氫、氫儲能等領域或場景的應用。
回溯公司此前公告,如以上項目成功落地,將是公司首次公開涉足氫能領域。公告披露次日,東宏股份盤中觸及跌停,不過,東宏股份此前六個交易日實現六連陽,累計漲幅超15%。
擴充高性能復合管道產能
東宏股份是一家工程管道制造商、管道工程服務商和總承包商,主要產品覆蓋各類高分子塑料管道、重防腐金屬管道等,主要服務于水利、市政、工礦等工程領域。根據東宏股份披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復合管道制造基地。
從本次定增募投項目來看,東宏股份本次定增圍繞管道主業延伸拓展。
投資總額2.94億元的“年產7.4萬噸高性能復合管道擴能項目”,將過購置安裝包括“螺旋鋼管生產機組、噴涂纏繞保溫管生產線”等在內的管道生產設備,建設現代化的復合管道生產線,以提升公司復合管道產品生產設備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
從產品層面,螺旋鋼管系公司的產能短板,公司防腐鋼管產品目前在防腐工序產能較為充裕,但其上游產品螺旋鋼管,部分需要通過通過外購、外協滿足生產需求;保溫管則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適用于隨碳中和戰略落地而逐步實施的電廠余熱供暖工程。整體來看,東宏股份預計該項目內部收益率(稅后)為25.95%。
推進氫能輸送管道產業化
與前述擴能項目相比,預期投資額2.65億元的“新型柔性管道研發(氫能輸送)及產業化項目”更加引人矚目。一方面是因為這是東宏股份首次涉足氫能領域;另一方面,輸氫管道即便在方興未艾的氫能領域中也是較為超前環節。目前全國累計建成的輸氫管道僅有100公里。
本次項目研發及產業化建設周期20個月,其中14個月屬研發周期,6個月為生產線建設周期。據東宏股份透露,公司其實在該領域已鉆研多年,自2019年起就與浙江大學在復合管道研究上進行技術交流和合作,并聯合浙江大學氫能研究院等共同對用于氫能輸送的新型柔性復合管道展開深度合作。
據定增方案披露,這種新型柔性復合管道產品,具有承壓能力強、適用工況多樣、耐腐蝕、壽命長的特點,將是一種理想的輸氫管道產品類型。同時,經材料及結構調整后,也可應用水利市政壓力供排水、抽水蓄能建設石油天然氣管網等行業領域,與公司現有市場領域無縫結合。根據測算,預計項目內部收益率(稅后)為18.91%。
管道運氫前景如何?
因為氫氣具有低密度、易燃易爆等特點,氫能的安全高效輸送和儲存難度較大,也導致了氫氣儲運環節的成本較高。機構普遍預期,僅氫氣儲運環節就有潛力構成一個千億規模市場,國聯證券預期,在未來終端氫氣售價中的30%將用于儲運成本。
目前,處于氫能發展初期,短距離、小規模、點對點的高壓氣氫長管拖車是目前技術最為成熟,主要應用的氫能運輸方式。與之相對比,管道輸送具有前期投入大,且適用于大規模、長距離的氫氣輸送,在國內現有氫氣應用規模的基礎上,正處于逐步進入示范應用的階段。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今年3月印發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提出,要開展摻氫天然氣管道、純氫管道等試點示范。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公司去年宣布,中標河北定州至高碑店氫氣長輸管道可行性研究項目,該項目全長約145公里,設計輸氫量10萬噸/年,是國內目前規劃建設最長的氫氣管道。
在東宏股份所在的山東省,2021年國內首個“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即落戶該省。2022年初,山東省已經啟動了“氫進萬家”示范的首個定向項目,安排國撥經費1.5億元、實施周期為4年,首個定向項目設置了氫能動力及裝備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等5個子課題。
根據國聯證券測算,管道氫成本很大程度上受到利用率的影響。根據國內“濟源-洛陽”項目各項指標測算(該項目實際管道長度25公里,總投資額1.46億元,年輸送能力10.04萬噸),在滿負荷運行下,該項目輸送距離為100公里時,綜合考慮管材折舊及維護費用的運氫成本為1.43元/kg,但當運能利用率僅為20%時,管道運氫的成本已經接近長管拖車運氫的6.5元/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