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東宏管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倪立營是上世紀80年代白手起家的創業者。他不畏生活困苦,不怕創業艱辛,不懼商場考驗,秉承“造有‘腦子’的管道系統,做有良心的企業”這一理念,帶領企業由小型民營企業成長為國內管道行業首家主板上市企業,產品輻射國內外市場,與10余家國外客商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成功躋身行業三強。同時,倪立營被聘任為濟寧市政府經濟顧問,榮獲“濟寧市功勛企業家”“山東省誠信民營企業家”等稱號。
“不怕別人看不起,就怕自己沒志氣”
倪立營1964年出生于曲阜市北部的倪家村。10歲時,父親因一場疾病撒手人寰,母親悲傷過度,雙目失明。年幼的他成了家庭的主心骨,挑起了照料母親、養家糊口的重擔。從小母親就叮囑他:“不怕別人看不起,就怕自己沒志氣!”他一直把這句家訓牢記在心。
1984年,倪立營東拼西湊借了2000塊錢,在家里開始進行礦用鐵件加工,從此有了份屬于自己的事業。第二年,他籌建了保溫材料小作坊,事業有了一定規模。1990年,他創建了曲阜魯宏工礦貿易公司。7年后,山東東宏管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國家明確要求禁止將鍍鋅管用于室內給水管道,轉而推廣應用鋁塑復合管等新型管材。憑著敏銳的商業嗅覺,倪立營抓住機遇,確立了新的發展方向,迅速制定了以綠色環保建材、管材、管件為主導產品,以專業化民用供水和工業用管道生產為專業方向的實業發展計劃。
從貿易公司到實業公司,公司的整體管理逐步實現現代化。東宏公司投產后全面通過兩大管理體系認證,逐漸在同行業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走在了管材生產的最前沿。2005年年底,東宏實現5000萬元的銷售總額,并在原有的市場之外,開始進入東北地區及寧夏、內蒙古等地市場,成為行業的領航者。
從小作坊到上市公司
30多年來,秉承“造有‘腦子’的管道系統,做有良心的企業”這一理念,倪立營帶領公司上下攻堅克難、一路向前。
2013年,正值國內煤礦市場下滑之際,企業發展遇到了市場瓶頸。在對管道行業深入調研分析后,倪立營提出“開辟管道領域新賽道,制定工程管道新標準”的發展戰略,帶領工程師跑市場,掌握客戶需求,制定工程管道行業標準。
近年來,他負責主持研發的管道連接新產品、新技術獲得專利20余項,其中2012年發明的“一種用于鋼絲網骨架聚乙烯復合管的粘結樹脂”,引領了鋼塑復合領域技術發展和進步??恐^硬的技術儲備和優質的售后服務,東宏管業先后在15個領域創造了中國工程管道“”。
2017年11月6日,東宏股份作為國內管道行業首家主板上市企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敲鑼開市。倪立營用了7年時間實現了對東宏的股份制改造,他將上市公司內控管理理論與中國民營企業實踐相結合,形成了系統的以“市場核心、客戶中心、合同主線”為理論核心的東宏管理體系,他總結提出了“在企業中成長自己”等管理思想,使東宏成為一家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集團化公司。
“制造型企業必須從大規模制造變成大規模定制?!痹?019年長江經濟帶水務發展技術博覽會上,倪立營這樣說。當年,他主導與浙江大學聯合開展了智能管道技術開發及應用,為管道生產制造、施工、運維管理由數字化向智能化邁進提供了系統解決方案。2019年,備受管道行業關注的華北首條聚氯乙烯(PVC-O)管道生產線在東宏投產,標志著我國擺脫了國外在此管道領域的技術壟斷。如今,東宏研發投入已占到營業收入的8.3%,研發范圍涉及基礎材料到管道系統全領域,形成了集群式科研創新成果。
東宏集團自1997年成立以來,已從一家民營企業成長為集工業制造、LNG新能源、金融服務為一體的大型集團化企業。集團控股的山東東宏管業股份有限公司為A股上市公司,設有CNAS實驗室、院士工作站,是國內的鋼塑復合管道制造企業,是工程管道行業和智能管道系統先行者,先后被認定為國家守合同重信用企業、中國塑協AAA級信用等級企業,山東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發展中共享,共享中發展”
“員工是企業的根本,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边@是東宏集團企業文化中重要的一項內容,
多年來,倪立營始終踐行“發展中共享,共享中發展”價值觀,堅持共享成果,推動履行責任自覺化。
建專家公寓樓、星級宿舍樓,每年“福利平臺”投入4000余萬,獎勵員工家庭轎車700余輛,高檔住房88套,成立東宏黨校、東宏技術學院……這些福利,讓員工體會到東宏大家庭的溫暖,有效提升了員工整體素質和專業技能,孕育了特色的“家文化”,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
對內善待員工,對外奉獻社會。一直以來,倪立營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搭建社會服務平臺。投入3000萬元,承攬了家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改擴建項目,出資100萬元,成立東宏教育基金,捐助100萬元,點亮了100名寒門學子的求學夢,捐助220萬元,改善孤寡老人生活困難問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開展光伏發電精準扶貧工作;疫情期間,他向社會捐贈錢款物資100余萬元,向市鎮兩級醫院捐贈急救車兩輛,捐贈10萬元救治病倒在防疫一線的消殺大隊成員,購買價值40萬元的專業負壓急救車輛無償捐贈衛生院,組織黨員和職工舉行抗擊疫情愛心捐款活動籌集3萬元,購買9200枚口罩郵寄至湖北、重慶、浙江等疫情嚴重地區。(記者 孫遜 通訊員 陳曙光 張艷)